您的当前位置:顶好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3篇(2023年)

时间:2023-10-10 15:16:02 来源:顶好范文网
导读: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同志们:这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以“三个代表”重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同志们:这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以“****”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3篇,供大家参考。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3篇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篇1

同志们:

这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书记专门作了重要批示。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长办公会议先后两次对职业教育工作作了专题研究。下面,我根据省政府常务会议的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职业教育是我省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特别是20**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649所,在校学生达113万人,高中段普职招生比例已连续五年达到1∶1;成为全国唯一达到该比例的省区。职业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增强。近五年来,职业教育已为全社会输送了近百万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我省职业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我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WWW.BAIHUAWEN.CN★要求相比,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够合理(从中等职业在校生结构来看,农林类仅占0.8%,加工制造类占14%),难以适应产业发展与就业市场的要求。

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其经济腾飞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秘密武器”,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莫不如此。去年,我省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标志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必须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竞争力,都要求我们造就一支宏大的技能型人才队伍。随着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先进制造业、高效生态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批一般技能就业岗位正在日益转化为高技术含量的岗位,对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一大批设计师、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而且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一流的技术设备、现代管理经验,也可以引进部分高级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但不可能从国外引进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和技能型人才队伍。而劳动者素质与技能型人才是决定产业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市场上同样一个产品,合资组装的质量往往比不上原装进口的,为什么?差距往往不在于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而在于制造加工水平,在于一线操作工人的技能。当前企业产品加工制造水平低,材耗、能耗大,劳动生产率低,安全事故多等问题,都与从业人员素质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从目前我省技能型人才队伍现状来看,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结构层次够不合理,高级技能型人才比例明显偏低。我省现有1300多万职工中,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约300万人左右,其中中级工占30%左右,高级工以上仅占10%左右。这已成为我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瓶颈制约。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前提。要把经济增长切实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育人力资源优势、扩大城乡就业的重要举措。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是我国也是我省现阶段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优势所在,但应该看到,与劳动力低成本相并存的是劳动力的低素质、低效率。随着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提高,劳动力竞争不再主要是价格的竞争,而是技能素质的竞争;再加上这几年我省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趋弱化。要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把劳动力的数量优势真正转化为建立在高素质、高技能基础上的人力资源优势。我省和全国一样,由于人口多,在相当一个时期,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新增城镇就业将达300万人,解决就业困难始终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当前就业形势来看,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劳动力总量供给有余和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不足相并存,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相当数量的城乡劳动力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招工难,尤其是“技工荒”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甚至已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出现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与用工要求不相适应。如果不下决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规模培训劳动力,提高素质,增强技能,这一矛盾必将越来越尖锐,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障碍。因此,要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扩大就业,就必须切实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和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加强职业教育。当前,我省农村多数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低,不懂得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是停留在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上,而且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年农民比例过高,急需对农民进行业技能培训,更急需培养一大批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新型现代农民,优化农民队伍结构。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另一方面,按照“”规划纲要,今后五年我省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将从目前的75%提高到80%,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相应需要转移大约35万农村劳动力,可谓任重而道远。这不仅仅是因为需要转移的数量巨大,更重要的是这些需要转移的对象要从农业生产转移到非农产业,实现个人职业的大改行,绝非易事。这就迫切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对转移劳动力进行新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转业改行的一技之能。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除了加强宣传引导、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外,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是根本。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可以在增强农民职业技能的同时,使广大农民更加文明、更加向上,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没有发达的职业教育,就不能说建立了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省教育整体发展中急需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职业教育,可以说已成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这是正确的,我们还要坚持,但应该更重视职业教育。目前,人才结构不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找到工作,而对各类技能型毕业生需求量很大,有的还供不应求。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就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很大浪费,也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需要。因此,从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也必须进一步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总之,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作为我省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使之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明确任务要求,突出工作重点

从全国来说,当前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培养规模。就我省而言,要在稳定合理规模的同时,重点在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服务经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继续稳定办学规模,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多元办学格局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增加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到20**年,努力使我省产业工人队伍中,中级工达到45%,高级工以上的达到15%,从而明显提高我省劳动力整体素质,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下一步,我省职业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进口旺,出口畅,技能强,用得上”若干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在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认真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是面向区域发展,面向城乡就业。职业教育要切实改变传统的升学导向,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尤其是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努力形成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要始终为城乡需要就业者提供职业技能教育服务,始终为用工单位提供所需人才的培训服务。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是坚持市场取向,坚持政府引导。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满足城乡劳动者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多领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政府要充分履行职能,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引导和管理,切实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是依靠制度创新,依靠社会力量。要使我省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通过办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活力;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要积极依靠企业、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充分调动教、学、用三方积极性,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

关于下一步全省职业教育工作,昌黎副省长等会还要作全面部署。会后,省政府将下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在这里,我着重强调四个方面:

(一)着力构建全覆盖的大职教体系。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应该看到,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必须加快构建全覆盖、全方位、多元化的大职教体系。

构建完善的大职教体系,首先是要扩大职业教育的对象范围。以往我们的工作往往局限于职业院校,这个面太窄。职业教育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城乡需要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城乡新增劳动力就业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培养。主要通过中、高等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三是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包括对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各类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对企业在岗职工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使之适应技术进步和岗位技能的要求;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继续培训,切实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

构建大职教体系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社会工程。各级政府要把大职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宏观引导和协调管理。把各类职业教育对象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等主体都列入职业教育的政策覆盖范围,按照构建大职教体系的要求进行政策制度设计,提供支持和服务,推动大职教体系建立,促进大职能格局的形成。

(二)着力强化职业教育的导向机制。

职业教育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能型人才缺乏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职业教育对学生和家长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很重要的是探索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励更多人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导向机制。

从今年开始,省政府将建立职业教育的助学奖学制度。在义务教育实施“四项工程”的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扶困资助范围从“低保”家庭等五类学生,扩展到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对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技术专业类的本省学生,一律免交学费。对品学兼优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奖学金形式给予奖励。此外,对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予以补助,对全省回乡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按不同专业、不同等级职业资格,分别进行6个月至一年的职业技能培训。

强化职业教育的导向机制,还必须体现在就业和分配领域。要切实加强劳动准入管理,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切实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督促企业从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人员中优先招录员工。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采取年薪制、技术奖励津贴、一次性奖励等激励措施,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推动更多需要就业和在岗的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省政府还将建立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制度,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各行业职业道德好、事业心强、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并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三)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一是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上下功夫。我省高中段普职招生比例虽然已达1∶1,但透过数据分析,目前面对生产一线的专业设置比例还太低,而且12%的中职毕业生事实上选择继续升学。因此,面对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不少生产制造领域的技术岗位却招不到工。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适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从我省实际出发,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扩大农林类、工程技术类等紧缺专业的招生数量,适当压缩一些长线专业的规模,特别是要扩大高级技工、技师的培养规模。另一方面,切实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在形成部分综合性职业院校的同时,努力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制造加工、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建筑工程等专门化学校和培训机构,培育优势,树立品牌,提升竞争力。省和各地都要重点支持办好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群众信得过、用人单位信得过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品牌特色专业,进一步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二是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下功夫。重点是改善学生实训条件,推动校企合作,双管齐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训基地是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保证。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学会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创造条件。省里将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在现有基础上两年内再建设70个水平一流、资源共享,起示范作用的省级中职教育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实训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为已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学生提供更加熟练掌握技能的机会。有条件和地方和学校,在试点的基础上可推行“半工半读”的培养方法,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加强工学结合。要改进完善职业教育的评价制度,以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是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关键要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这些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了加强,但“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高技能教师和专业建设带头人匮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今后,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认真搞好教师全员培训,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快培养一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畅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进口”,加大力度从企事业单位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技能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并根据职业教育教师的特点完善相应配套政策,鼓励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

(四)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融公益性与产业性于一体,是教育体系中最具灵活性、也是最需要探索的领域。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两方面的改革创新:

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要进一步破除部门界限、学校类型界限等体制性障碍,改变职业教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状况,整合力量,盘活资源,激发活力。首先,在加强规划管理的前提下,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兴办职业教育。要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规划。在招生、创建示范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民办与公办享受同样的政策。鼓励创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走规模化、集团化办学路子。鼓励民办职业学校扩大规模,尤其是加大对实训设备、师资引进的投入,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水平。要依法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民办职业教育有序健康发展。其次,要引导和扶持各类培训机构、企业、行业组织、社区组织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通过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优势,满足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在政府补助的农村劳动力素质等各类培训中,要引入竞争机制,让参训人员和用人单位自主选择培训机构。第三,继续推进公办职业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增强公办职业院校的活力。

二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以提高学生实际技能水平为目标,切实改变单纯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技能要求和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技能训练方法。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多种形式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大力发展“订单”培养、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专业、实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承接企业产品加工,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这些改革,努力建立起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更加紧密联系的机制。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改变职业教育薄弱状况,要解决体制问题、投入问题、社会环境问题,这一切都离不开有效的组织领导。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抓产业素质、抓“三农”问题、抓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必须切实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

首先,要明确政府责任。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对本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切实负起责任,真正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职责,总体应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省政府对全省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规划引导和宏观管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进行扶持,抓好一批重点职业院校。各市政府要重点加强对职业教育政策的落实、资源整合、学校布局、资金筹措的统筹,办好本级相关职业学校,对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统筹管理。县(市)政府要重点抓好县级骨干职校建设和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切实承担职业教育的属地责任。

第二,要加强部门协调。职业教育涉及多个部门。目前,教育、劳动、经贸、农办基本上是各管一块,这虽然有利于调动部门积极性,但也带来不少问题。下一步,必须按照发展大职教的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部门配合,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实行齐抓共管。省里将建立有关厅局参加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教育部门要跳出原有的框框,工作不能仅限于几所高等、中等职业院校,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整个大职教的改革和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担负起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指导任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和现有工作格局,继续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省教育厅负责牵头职业院校教育和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省农办负责牵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省劳动保障厅负责牵头企业职工培训、农民工培训、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省经贸委负责牵头企业经营理人员素质提升工作。发改、财政、人事等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第三,要加大财力支持。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必要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服务,切实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扶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级财政对公办职业院校的学校建设、公用经费、专项经费,要与普通学校一样予以保障。市、县两级教育附加费地方可用部分,应安排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要认真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的有关政策,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按2.5%提取,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教育和培训。为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省政府决定实施“浙江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这六项行动计划是:职业院校助学奖学行动计划、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行动计划、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县级骨干职业学校建设行动计划、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动计划、提升劳动力素质行动计划。实施这六项行动计划今明两年共将安排财政资金10.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支出4.2亿元,每年安排2.1亿元,比原有职教资金增加了1.9亿元,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按原定政策和渠道安排,今年省财政安排的经费达6600万元。这里的关键是要把钱用好,用出效益,真正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确保通过这些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要营造良好氛围。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各新闻媒体和有关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要广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精神,宣扬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倡导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努力在全社会消除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形成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新风尚。要积极总结各地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宣传办得好的职业院校可供借鉴的好经验,以此推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认真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劳动比武大赛等活动,努力形成人人争学技能绝活、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切实形成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光荣的社会风尚。

同志们,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正面临着难得的有利时机。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篇2

千秋伟业,人才为先。******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号召,赋予上海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重大任务。上海教育系统在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育才、聚才、用才“三管齐下”,着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一、抓识才育才,创新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模式。

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一是探索拔尖人才早期识别与培养路径。建设基础教育阶段拔尖人才早期培养平台,试点推行弹性学制,通过中考保留自招批次等通道,实施特才特招。二是改革基础前沿领域人才培养机制。把博硕研究生增量招生计划向基础前沿学科倾斜,加强推免与培养。三是建立紧缺人才培养快速反应机制。以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为契机,用好目录外应用型本科专业省级统筹权,产教协同培养适应“四新经济”和产业发展所需高素质人才。

二、抓引才聚才,加快打造区域高水平人才高地。

引育并举、存量增量并重,发挥教育系统“人才蓄水池”独特作用。一是构建人才引进识别评估平台。面向各行业提供引才潜力、科研能力等精准评估,两年累计开展4万余人次评估服务。二是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实施人才高峰工程、青年英才揽蓄工程,引进集聚学科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三是健全人才全过程培养体系。针对学科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双师型”人才和青年人才分类实施专项支持培养计划。目前,上海高校已集聚一支由115名两院院士领衔、2.5万名高级职称教师组成的人才队伍,每年获国家科技三大奖数占全国高校10%以上、全市近80%,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创新引领优势彰显。

三、抓留才用才,营造人才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充分信任、善待人才,做好人才服务。一是推行高校综合预算管理。在一所地方高校整体试点并取得成效基础上,逐步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地方高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二级学院,全面下放经费自主等统筹权。二是深化用人机制改革。针对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推行不定行政级别、不定编制、不受岗位设置和工资总额限制政策;对地方高校编制内5%优秀人才不受绩效总额限制,赋予人才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三是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推行高校与国有房企共建教育人才公寓、专项支持高校整体包租上海公租房。有序增加公办学校国际部学位,明确国内高层次人才就读基础教育各学段学校的标准,提供人才优质就医服务。

上海将在教育部领导指导下,着力培养、引进和用好优秀人才,为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关键支撑。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篇3

这次会议,是建区以来召开的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区委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总结 交流近几年来我区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动员全区上下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教育强区复查为契机,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十五”时期我区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

“十五”以来,特别是新区建立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全区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成功创建教育强区

“十五”时期前两年,全区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年新区建立后,我们提出了创建省教育强区的目标。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同年 12 月通过了省教育强区评估验收, 20**年 3 月被省人民政府正式认定为省第三批教育强区。教育强区的创建,进一步增强了我区教育的综合实力。

一是改善了教育条件。“十五”时期,全区投入学校基本建设 40515.17 万元,竣工校舍建筑面积 312656.18 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达到省均水平。同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政府投入 1500 多万元,全区装备多媒体 93 套,新增计算机 2770 台,生机比达到 11.5 ∶ 1 。22所中小学完成校园网建设,校园网覆盖率达到 50% 。建立了区教育信息中心资源库和视频系统,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二是提高了保障水平。20**年以来,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预算内教育支出占全区可用财力的40% 左右。通过加大区级统筹力度,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足额到位并逐年增长,教师工资纳入财政统发,统筹教师的“三保一金”和年终奖金发放,从而既保障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又保证了教师待遇水平的逐年提高。

三是普及了基础教育。幼儿入园率达到 95.3% ,小学和初中适龄少儿的入学率和巩固率都达到 99.9% 以上。初升高比例达到 91.17% ,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同时,全面实施“双百万培训工程”,近三年来,全区完成各类成人培训 114350 人,其中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 10328 人。

四是提升了办学水平。以等级学校和示范学校争创为抓手,扎实推进学校上等级上水平。全区所有学校都成为市二级以上学校,其中省示范性学校 21 所,省二级以上成校 4 所,市一级初中、小学 24 所。市示范幼儿园 2 所,市一级幼儿园 9 所。全区 9 个镇均为省教育强镇,菱湖和练市成为市示范性教育强镇。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 。

一是坚持德育为首。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扎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认真探索和全面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建立了全国学生成长导师制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和《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都相继进行了报道。

二是坚持培育特色。建立和完善学校发展评价、教师发展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三个体系。实施地方课程建设,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立项,在全市率先编写出版了《旅游天地》地方课程。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千金小学《剪纸艺术》等学校的“一校一品”教育特色品牌初步形成。

三是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执行课程标准,大力开展文体、科技和社会综合实践等素质教育活动。初升高比例逐年提高,20** 年 84.1% , 20**年 86.03% , 20** 年 91.17% 。各类竞赛成绩优秀, 20** 年我区在市初中自然、数学“飞英奖”竞赛中,获一等奖的 12 人,占全市 52.1% 。参加第十九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航空航海模型锦标赛,共有 100 人获奖,占全市获奖人数的 30% 。建区三年,我区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分别夺得团体第一、二、三名。在市鼓号队比赛、市青少年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一是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坚持适度发展的原则,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举办民办学校。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区有民办教育机构 6 所,在校生 1769人。

二是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师人事聘用制、岗位聘任制和职称量化评审制,改革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经过几年努力,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全区初中和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 98.5% 和 99.72% ,高学历比例分别达到 61.46% 和 61.51% 。中级职称以上教师1242 名,占教师总数的 43.1% 。特级教师 2 名,区级以上名教师 176 名,区级以上名校长 11 名,并涌现了一批全国和省市优秀教师和优秀德育工作者。

三是不断深化幼教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管理职能,理顺幼教管理体制,建立了镇幼教管理办公室。加强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形成了以9所中心幼儿园为龙头的农村幼教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民办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幼教体系。

(四)认真解决热点问题

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下大力气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问题。一是资助困难学生。20**年下半年实施教育券助学制度以来,每年有近 1500 名家庭困难学生得到资助,每年免除杂费和课本费金额近 80 万元。20**年,区政府投入 200 多万元用于“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和“爱心营养餐”四大工程,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规范教育收费。建立了收费公示和登记卡制度,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20**年秋季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切实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三是创建平安校园。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 ,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建立和实施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和督查整治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44 所学校创建为平安校园,35 所学校食堂达到卫生量化等级标准,为广大学生创造了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我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与政府财力有限的矛盾比较突出。教育基本建设历年欠债较多,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偏低,教师待遇不高。教育经费紧张仍是制约我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全区教育均衡发展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学生安全、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校周边环境等方面还有不少隐患,有待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支持。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逐步予以解决。

二、“”时期我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时期,我区的教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高质量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是:到 20** 年,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 97%,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 99.9% 以上,初升高比例达到 95% 以上。80%的中心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性幼儿园以上标准,力争所有学校都建成省标准化学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建立区级教育资源库和网络远程教育视频系统两个信息平台,并得到广泛应用。建设区域性中心成校 4 所,创办区职教中心,促进中职和普高教育协调发展。加大创强力度,50% 的镇建成市示范性教育强镇。为全面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依法提高投入水平

要切实承担政府的办学职责,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加大区财政对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确保教 师工资、学校公用经费、学校维修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区财政按公用经费总量不低于 3% 的比例逐年提高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按每年不低于全区教职工工资总额 3% 的比例安排师训经费,按总人口数每人每年不少于2元的标准安排成人教育经费。每年安排适量的清欠奖励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逐步消除农村学校建设债务。各镇政府要继续承担学校基本建设等方面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将土地净出让金的 2% 用于教育,根据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征收城建教育配套费。对教育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地产,经区政府批准后可以置换,置换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学校建设。大力拓展金融信贷、教育服务等筹资渠道,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赠捐资办学。

(二)扎实推进均衡发展

一要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各镇要根据学生人数变化、交通条件改善和群众教育需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教育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经济便捷。要抓住中心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坚持教育设施超前建设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整合、扩充中心城教育资源。二要狠抓硬件和师资建设。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多渠道筹措经费,合理规划,加快步伐,到 20**年,全区学校标准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信息化水平达到全省平均以上,实现全区学校硬件设施状况的均衡化。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师德师能教育,实行师徒结对、上挂下派、研训一体等多元化的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和有序流动等制度,任何部门不得任意占用教师编制。完善教育奖制度,改善教师待遇,今后凡是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性津补贴均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教师工资外奖金福利全年不低于5000 元,并逐年增长,其中财政安排 3000 元以上。力争逐步提高教师的住房公积金标准。三要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继续实施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扩面工程”和“营养餐工程”,确保任何学生不因贫失学。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在民工集中地举办民工子女学校为辅,切实保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从今年开始,教育行政部门要向民工子女学校派出管理人员加强监管,切实把它纳入当地教育系统,实行统一管理。

(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现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进一步探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育部门要继续深化“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维护这一原创品牌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宣传部门要强化舆论引导,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加强对歌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要适应时代要求,端正教育思想,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和完善考试 评价制度,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

(四)大力营造良好环境

一要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和督学并重,建立健全办学的基础性评估和发展性评估体系,加强对各镇党政领导的教育工作考核,促进教育强区强镇建设。二要强化依法治教。结合“五五”普法教育,广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落实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协助学校做好法制教育,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坚决杜绝教育乱收费。三要强化安全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全面推广“一分钟安全警示教育”,完善学校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和全区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镇和相关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保障学校安全所必需的人财物条件,加强安全督查与整治,重点防范交通伤害、溺水死亡、食物中毒等事故的发生,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四要强化改革创新。加强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在坚持政府办学为主的前提下,按照“存量不减保公平、增量放开扩资源”的原则,适度举办民办学校。深化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和教育集团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和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工作活力,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三、高标准做好迎接强区复查工作

20**年,是实施“”教育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创建教育强区后接受省政府复查的第一年,各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教育强区复查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各自的创强职责,认真工作,高标准做好迎接复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抓紧建立工作组。区政府将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区创强复查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和有关部门也要抓紧建立相应的工作组。要抓紧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集各镇各部门相关人员,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指导 意见和落实措施。要抓紧开展自查自纠,各级创强复查工作组要认真制订好迎接复查验收的工作方案,对照强区标准和省教育强区验收评估组20**年提出的四条整改意见,查漏补缺,狠抓整改落实。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要突出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确保今年有 10 所学校通过省标准化学校验收,使省标准化学校达到 50% 以上。继续按照区、镇、校 4 :4 :2 的比例,分担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建设区级视频教育网,每镇配置一个双向互动视频网点, 80% 以上的学校完成计算机网络建设,基本实现“校校通”和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二要突出重点工程建设。今年全区教育建设工程总投入将达到 7340 万元,新建校舍 51068 平米。锦绣学校和东迁学校已列入全区重点建设工程和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浔溪中学迁建已列入XX镇政府工作报告 和XX镇政府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庆同小学扩建、泉生中小学整体搬迁和浔溪小学易地搬迁工作也要加快实施。各镇、各建设单位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经费缺的困难,创新破难,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狠抓进度和质量,确保按时竣工并交付使用。区级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大开绿灯,积极支持。三要突出教育投入保障,确保添置学校常规实验仪器经费的落实,确保区、镇财政对学校公用经费的足额拨付,尽力缩小我区生均经费与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三)巩固教育成果

一要巩固发展义务教育。实施学校素质教育主要目标和校长年度工作目标“双考核”。推进“一校一品”特色品牌建设,深化导师制的探索实践并推向全国。狠抓初中毕业班的报名率、参考率和升学率,确保今年初升高比例有新的提高。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二要加快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各镇要加强学前教育的管理,严格学前教育举办者的资格准入,加快推进幼托一体化。从今年开始,各镇落实 1 至 3 名中心幼儿园的公办教师编制,负责管理本镇的学前教育。三要增强教育对经济建设的服务功能。建立区域中心成校 1 - 2 所。充分整合成职教育资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积极实施“双百万培训工程”,推进农科教结合,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四)加强行风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教育的良好形象。扎实开展干部廉政教育和师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倾听群众的呼声,认真实施和完善民主治教、依法治教的各项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管理行为和收费行为,提高管理效能。

同志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让我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把建成高标准教育强区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全市 讲话 教育工作会议

本文链接:https://www.qqxam.com/fanwendaquan/jianghuagao/10011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顶好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2431号-3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